當前,隨著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日臻成熟,其光電轉換效率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。正基于此,業內不少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具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技術。
作為極具市場前景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,鈣鈦礦電池已經迎來商業化發展的元年,未來幾年或將掀起光伏行業新一輪的技術變革。
鈣鈦礦電池迎來春天
憑借高效率、低成本、低能耗等顯著特點,鈣鈦礦電池在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變革中越來越受到青睞。
相關數據顯示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高達33%,明顯高于傳統晶硅太陽能電池;而在疊層技術的加持下,其光電轉換效率更是有望突破45%。
而根據鈣鈦礦龍頭企業協鑫光電的數據顯示,其100MW中試線鈣鈦礦組件成本約為1元/W,較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硅組件1.5-2元/W的成本存在明顯的成本優勢。并且,隨著未來產能大幅提升,鈣鈦礦組件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至0.5元/W,甚至更低。
由此可見,鈣鈦礦電池技術不僅光電轉換效率的“天花板”遠高于晶硅太陽能電池,還能夠大幅降低度電成本,被稱為唯一具有商業化應用前景的新興光伏技術。
而據不完全統計,在過去兩年里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投資額已經接近100億元。
就在近日,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了《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其中提出,加快智能光伏創新突破,發展高純硅料、大尺寸硅片技術,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生產,推動N型高效電池、柔性薄膜電池、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,提升規模化量產能力。
可以預見,在技術革新和政策扶持之下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。
敏銳企業率先布局
近些年來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
在產業資本的驅動下,目前全球數千家企業正積極研發鈣鈦礦電池技術,為其產業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,鈣鈦礦電池的優勢正逐步顯現,量產化進程明顯加快。
自2022年以來,國內鈣鈦礦電池產業化進程提速,多家鈣鈦礦電池企業已經開始試生產。
(1)協鑫光電
作為全球鈣鈦礦太陽能組件產業化領跑者,協鑫光電在鈣鈦礦產業化效率和100MW中試線的爬坡進度方面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。
就在2022年12月,協鑫光電剛完成5億元B+輪融資,用于完善100MW大尺寸鈣鈦礦組件產線的工藝和設備開發。據悉,其量產效率目標是18%,期望效率能在1-2年內逐步達到20%-22%。
此外,協鑫光電100 MW產能達標后,將開建1 GW級別的產線,其后逐步放大到5-10 GW。
(2)仁爍光能
2022年8月,仁爍光能宣布完成數億元Pre-A輪融資,用于150MW鈣鈦礦組件量產線落地。同年底,該公司團隊研發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達到 29.0%,再次打破世界紀錄。
該公司150MW中試線預計在今年三季度投產,2024年實現量產。此外,還將根據150MW產線的調試結果規劃GW線建設。
(3)極電光能
去年12月,極電光能宣布150MW鈣鈦礦光伏生產線正式投產運行,開啟全面產業化進程。據了解,該產線是目前全球產能最大的已投產鈣鈦礦太陽能生產線。
不僅如此,極電光能還將在2023年上半年開工建設首條1GW線,預計2024年投產。
隨著后續產線建設提速,預計2026年底,該公司的鈣鈦礦產線的產能將達到10GW。
除上述三家公司外,還有包括纖納光電、合特光電等在內的多家鈣鈦礦企業爭相布局。
鈣鈦礦產能放量在即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線每GW投資額約13億元。
不過,隨著技術進步與規模效應,其投資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,到2026年有望降至6億-7億元。
不少行業專家認為,在產業鏈各方及資本的共同推動下,鈣鈦礦電池的生產成本可望大幅下降,其產業化發展前景或超預期。
根據市場預計,2023年內,鈣鈦礦電池行業中試線擴產規模或達1G-1.2GW,同比增長約2倍。
此外,到2026年,國內鈣鈦礦的總產能超過25GW,鈣鈦礦制造行業與設備行業的年產值有望分別達到400億元和100億元。
相關上市公司一覽
目前,已布局和投資鈣鈦礦領域的上市公司有:
協鑫科技、隆基綠能、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通威股份、東方日升、愛旭股份、中來股份、寶馨科技、杭蕭鋼構、奧聯電子等;
在設備領域,鈣鈦礦電池設備主要包括鍍膜設備、激光設備、封裝設備等。其中,鍍膜設備價值量占比最高,相關上市公司有:京山輕機、邁為股份、捷佳偉創、古鰲科技等;
激光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:德龍激光、大族激光、邁為股份、帝爾激光、杰普特等;
封裝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:京山輕機等;
蒸鍍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奧來德等;
TCO玻璃相關上市公司有:金晶科技、亞瑪頓、南玻A、旗濱集團等;
POE封裝材料相關上市公司有:福斯特、激智科技、賽伍技術、海優新材等;
靶材相關上市公司有:隆華科技等。(文/光伏初心 整理)
(以上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請注意市場風險!)